大医账号: 密 码:

【儿童用药】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6-03
  • |
  • 作者:人卫儿科学
  • 阅读次数:3

儿童的解剖、生理和生化功能,尤其是肝、肾、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与成人差异很大,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有其自身规律。而且,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各年龄段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有所不同,同一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、分布、代谢及排泄过程不仅与成人不同,而且在儿童各年龄阶段也有所不同。

儿童在疾病发生的种类、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成人不尽相同,在对儿童使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以下特点:



1


小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,药物在体内的吸收、分布、代谢和排泄的过程都比成人快。

(1)吸收:儿童对药物的吸收速率取决于给药方式及药物的性质,如新生儿对肌内注射的药物吸收较差,而对经皮肤给药的吸收则较迅速而广泛。

(2)分布:药物的分布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流量,体液的pH,体重与体液的比例,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比例,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及药物的理化特征(脂溶性、分子量和离子化程度)等密切相关。

儿童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高,以新生儿为例:足月儿为75%~80%,极低出生体重儿高达85%~87%;此外,新生儿脂肪含量低,足月儿占体重的12%~15%,早产儿仅占体重的1%~3%,因此脂溶性药物(如地高辛)不能充分与之结合,而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则升高。儿童的细胞外液亦较多,水溶性药物可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而使药物浓度降低。由于药物首先在细胞外液均匀分布才到达受体部位,因此儿童较多的细胞外液量会使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降低。

(3)代谢:小儿时期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,水盐转换率较成人快,但对水及电解质代谢的调节功能较差,易导致失衡。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,较成人易于中毒。在应用利尿药后极易产生低钠或低钾血症。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和代谢。

小儿处于成长发育时期,其消化系统、血液系统、神经系统,以及肝、肾功能等发育均未完善,特别是新生儿、早产儿的肝、肾功能和某些酶系统尚未成熟,酶的活性较低,某些药物代谢酶量少、活性低甚至缺如,对多数药物的代谢能力较成人差,对于一些主要在肝内生物转化的药物尤其敏感,应谨慎使用。初生2周内的新生儿肝清除药物的能力显著低于成人,仅为成人的20%~30%,且常常由于能量摄入不足、黄疸及心、肺功能不全等病理情况而更低。出生2周后的新生儿肝药物代谢能力逐渐成熟,至3岁时是药物代谢最迅速的阶段,其代谢率高于成人的2~6倍,3岁后又逐渐下降到成人水平。因此,婴幼儿用药不当常可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中毒,有些药物对某种体质异常的小儿可引起特异性反应。

(4)排泄:大多数药物在排泄之前有两种主要的生物转化过程,包括时相Ⅰ(非合成性)和时相Ⅱ(合成或结合)。时相Ⅰ反应包括氧化、还原、水解和羟化反应。对于新生儿来说,尤其是早产儿,催化时相Ⅰ反应的酶活性普遍降低,如细胞色素P450和NADPH-细胞色素C-还原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成人,而水解主要是在这两种酶的催化下进行的,因此新生儿肝脏羟化、水解功能及酯酶的活性很差。时相Ⅱ反应主要包括与葡萄糖醛酸、硫酸盐及甘氨酸的结合,由于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性不足,使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显著减少。但硫酸盐及甘氨酸的结合反应速率类似成人。



2


 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,而且又处在快速生长发育中,易发生营养紊乱性疾病。这些病反过来又影响机体抵抗微生物的能力和对药物代谢耐受能力。



3


 小儿年龄不同,发育营养状况不同,不能一概以成人剂量的几分之几计算,除了要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剂量外,还必须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。在小儿,有许多药物有其特定的剂量,而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各器官功能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,其药物动力学及药物的毒性作用更有其特点,且受胎龄、日龄及不同病理改变的影响,因此新生儿的药物应用既不同于成人,也不同于年长儿。


应考虑小儿的心理特点。一方面,由于年幼儿童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,治疗时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处理可能发生的药物相关事件。另一方面,儿童对于色彩鲜艳、形状可爱、味感好的药物更易接受,可据此特点制备适宜的制剂提高儿童用药的依从性。



总之,儿童用药具有特异性,生长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,是影响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,为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,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,必须熟悉儿童药物动力学特点及儿童用药常见的毒副作用,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药物剂量,合理用药。